盘点前移民部长范茵莉的政绩
时间:2012-02-06 点击:
范茵莉(Diane Finley)小传
2004年选入国会,2006、2008年连任
2006年2月任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部长
2007年1月任移民部长
2007年5月30日成立国外资质推荐办公室
2008年3月8日修改移民条例,规范省提名投资移民
2008年4月宣布放宽留学工签政策
2008年4月向国会递交C-50法案
2008年6月,C-50法案经两院通过
2008年9,宣布实施加拿大经验类移民
2008年10月30日任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部长
范茵莉,这个女人不寻常。在不足两年的移民部长任上,致力于改善加拿大移民体系,成绩不俗,可圈可点,真可谓是色艺双绝了。尤其今年四月向国会递交的C-50移民法案,公然向旧的体制发出挑战,足以显示了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略和气魄。可惜时机不够成熟,C-50法案一经出台,即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反对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而这个也许正是新当选的哈珀总理不得不让她挪位置的直接原因吧。然而,她是向旧体制开炮的第一人,其在加拿大移民史上的意义,足可以比国民党的黄花冈起义或者共产党的南昌起义,所以她虽败犹荣,她的名字也将永彪加拿大移民史策。
回顾范氏当政期间,主要有以下五点政绩。
一、规范省提名投资项目
2008年3月8日,移民部发布以联邦政府第142号名义,宣布修改《移民与难民保护条例》中有关省提名项目的条款,要求省提名商业移民者必须到提名的省份成立或购买一个企业,在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不得少于三分之一或100万,并积极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否则申请者即使获得提名纸,联邦移民官也有权利拒签。这个公告,规范了市场,完善了条例,打击了不正当竞争。政策实施后,此前曾风行一时的PEI项目终于宣告停止。
相关文章:
加拿大修改移民法规,省提名项目命悬一线
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条例》有关省提名项目的修改原文
加拿大政府为什么规范省提名项目
魁北克投资移民不受省提名变法影响
二、 放宽留学生工签政策
范氏于今年4月宣布放宽留学生工签政策,只要在加拿大正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完一年的课程并获得证书后,无须雇主offer,无须跟所学专业相符,即可获得三年期工作签证(之前为一年)。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吸引外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工作,为留学生转移民创造了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库,也为开通并大力推“加拿大经验类移民”奠定了基础。
三、开通“加拿大经验类”移民项目
加拿大经验类(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是范氏于2007年11月份已写入呈交国会的移民年度报告中,计划08年招收数10000-12000人,同时将技术移民的计划招收人数由07
的90,000-105,000人缩减至60,000到67,000人,净减3万人,创历史之最。该项目于2008年9月17日正式实施。
范氏的这一举措其目的显而易见。自2002年6月28日以来实行的加拿大技术移民体系运行到2007年,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吸收的技术工人已远远脱离了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一方面,加拿大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按照移民法所吸所的新移民却因资格不被承认或者劳动力市场不需求而找不到工作,造成人才浪费。而这个矛盾的根源是加拿大的移民与难民保护法。为了解决这一个矛盾,范氏很明智地把目光转向了加拿大的留学生及工签人士。这些人对加拿大已很了解也很认同,已适应了加拿大生活,能够很快地找到工作,其益处当然非常明显,于是大力推行这个项目也就势在必行、顺理成章了。
加拿大经验类移民项目的实施,着眼尊重了加拿大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地补充了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缺陷,并在加拿大技术移民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它标志着加拿大的技术类移民由联邦矿技术移民向“留学或工作转移民”的战略转变的开始。
四、成立外国资格推荐办公室
范茵莉于2007年5月24日宣布外国资格推荐办公室(Foreign Credentials Referral Office; FCRO)正式成立。该机构为移民部的下设机构,目的是帮助新移民使其国外资质和学历尽快得到评估和认可,使其快速融入加拿大,找到本职工作。关于该部门的职能,范氏在成立大会上说,“太多的新移民不能从事本行业的工作,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个可怕的浪费。今天,我们表示了我们要改变这一状况的决心。……海外资格推荐办公室的第一步是帮助新移民以及正在等待移民结果的外国人提供学历资质认可通道。”范氏正在一步一步强化这一部门的职能:开通了网站(www.credentials.gc.ca),增加了政府拨款,在印度、中国、菲律宾举行推介会。在办公室成立一周年之际,由移民部牵头于今年5月30日在卡尔加里召开了全国外国资质认证大会,目的是加强海外资质认可的部门合作以及强化联邦政府、省政府、职业管理部门、资质评估机构、移民服务机构、企业和雇主协会以及高等院校之间对外国资质认证的协调工作。
范氏的这一举措可谓是用心良苦。作为前人力资源和技术发展部长,她当然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加拿大技术移民体系已严重脱离了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造成“需要的人才招不来、招来的是不需要的人才”的尴尬局面;而如果想改变这个局面,必须要借鉴澳洲技术移民机制,一方面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移民机制,另一方面对移民申请者行移民前的职业评估。而这些必须要打破现有的《移民与难民保护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每个职业的评估机制,而这些单指望一个移民部是远远不行的,它需要联邦政府、省政府、职业管理部门、资质评估机构、移民服务机构、企业和雇主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的共同配合和密切合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范氏建立海外资质推荐办及加强它的职业,可以看作是她雄心勃勃的移民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
五、提出了技术移民改划法案
2002年《移民与难民保护法》框架下的联邦技术移民体系运行几年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新移民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案件积压越来越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革移民法。因此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仍未凑效——或者范氏认为时机已然成熟后,她终于在今年4月份以联邦政府的名义向国会递交C-50法案,向现行的移民法发出挑战:打破职业平均主义,根据劳动力市场现状确定技术移民招收对象;打破排队审理旧秩序,建立新的、灵活的审理机制。
C-50法案,4月份提出,6月份通过,7、8月份会商,9、10月份因为受到大选的影响而陷入停顿,11月份将会出台(移民部长说要写入移民部呈交国会的年度工作报告中——年度工作报告是在每年的11月份出台的)。
现在,正当所有人都关注移民部长的指令11月份出台的时候,新连任的哈珀总理却战前易人,把范茵莉调回人力资源部,接替他的是原多元文化部长詹森-肯尼。范氏出师未捷,未免有点可惜;继任者会对她的政策作何态度,充满了变数,加拿大技术移民体系的改革究竟何去何从,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我们期待着两人紧密团结在以哈珀为中心的联邦政府周围,强强联手,团结一致,各自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早日实现加拿大技术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新开通的项目与技术移民的区别在于没有打分机制,不强调学历的高低,不片面强调语言能力。所有在加拿大专上学院毕业兼有一年本地工作经验的外国学生,或于近三年
有两年本国工作经验的临时外国工人,从当日起即可递交永久居民申请。而审理的周期也将会缩短至6个月左右,这与技术移民长达数年相比简直不啻天壤。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10-60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