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策研究网络(CPRN)和加拿大统计局昨天发表十大就学/就业途径的共同研究揭示,本国青年从就学以至就业的途径有多元化选择,其中一些考虑因素──譬如延后就业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可能未获充分注意。
研究对22-24岁的社会新鲜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反而比不上一部分的中学辍学生,因为这些提早进入职场的辍学生取得了较多的工作经验。分析指出,10个月的工作经验可带来4%薪资的上升。
调查又显示,在2003年底受访时薪资最低一群人──即周薪(税后,下同)低于360元者,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率达14.3%,比中学辍学生的12.8%还要高。
当然,以上提到的都只是小部分的情况,一般来说还是学历较高者薪酬较佳。统计显示,所有受访者的周薪中位数(medium)为503元,高端为729元,低端为360元;而大专毕业生多是在中位数之上,中学或以下学历者多在中位数之下。
调查亦显示,就业率最高的是以下三种途径的人:中学后暂不升学但最终取得专科文凭、中学后暂不升学但最终获大学学位、中学后马上升学而取得专科文凭。
不过,在这个基本图像之下,有不少因素值得注意。首先,这项研究全面调查分析了从就学以至就业的10种途径:(1)中学辍学,(2)辍学后再取得中学或以上学历,(3)中学毕业后即就业,(4)至(6)都是中学后即进大专,但三者分别为大专未毕业、取得专科文凭、取得大学学位。
其余第(7)项为取得职业技术(trades)资格(不管是否中学后即修读职技),(8)至(10)均为中学毕业后过了一段时间再修读大专,三者分别为大专未毕业、获专科文凭、获大学学位。
统计显示,不马上升学者(即8-10项)一般较马上升学者(即4-6项)的人数为少;未即时升学而最终取得大学学位者尤少,仅为即时升学而取得学位者的约三分之一。
但分析显示,对一些人来说,先进入职场历练然后再升学,可能是值得考虑的选择。首先就是机会成本问题,若在经济好景时马上升学,便是放弃了良好的就业机会而为此付出机会成本。特别是本国一些产业──譬如亚省的资源业,为部分低学历者提供待遇不差的职位。
第二,目前大专学费负担不轻,先就业再升学便可避免毕业后背负一身债的窘况。而且,今天的知识型经济讲求“终身学习”,先工作再升学,说不定更切合这种新的充实知识型态。 (责任编辑:admin) |